本文摘要: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
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成群的黑頸鶴。閻軍攝黑頸鶴越冬時集群較大,它們帶著剛剛長大的幼鳥,與其他家族結成十幾只,甚至四、五十只的大群,長途飛行時,排成一字形,V字形成人字形的整齊隊伍,飛越崇山峻嶺,到達氣候溫和的地方去越冬。
黑頸鶴飛躍古老的寺廟。陳志文攝黑頸鶴飛躍古老的寺廟。陳志文攝列隊飛行的黑頸鶴。陳志文攝鶴舞高原。
閻軍攝高原精靈黑頸鶴清晨翩然起舞。閻軍攝清晨成群的黑頸鶴準備飛往覓食的地方。陳志文攝拉薩林周縣是著名的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每年10月中旬開始,有大批黑頸鶴遷徙到此越冬。
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林周縣黑頸鶴數量穩定在1700只左右,最高達2000只左右,最大黑頸鶴群落能夠達到400至500只左右。林周縣黑頸鶴自然保護區于1993年正式建立,2003年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主要分布在林周縣南部的五鄉一鎮。目前,在林周縣越冬的黑頸鶴主要棲息在縣城南部區域的卡孜水庫和虎頭山水庫,白天則主要在兩個水庫周圍的澎波河河谷區域及春堆溝一帶,進行覓食。
讓世界唯一的高原鶴黑頸鶴更幸福的生活黑頸鶴的食物主要來源是秋冬季節土地上殘留的青稞、小麥。進入冬季受到冬耕冬翻的影響黑頸鶴的食源會有所減少。
因此林周縣拿出專項資金購買黑頸鶴食物,安排專人對投撒的青稞、小麥等食物進行嚴格安全檢查。并在秋冬季節盡量減少冬耕冬翻,減輕對黑頸鶴食源的影響,確保黑頸鶴在保護區越冬期間有充足食物來源。
另據介紹,林周建立黑頸鶴監測站1個、設置觀鳥臺3個,成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巡護隊,加強巡護管理,專門雇傭熟悉當地情況的群眾作為巡護員,并將950名護林員列為野生動物巡護員,嚴格實行零報告和24小時巡護制度,及時發現并收養救治患病或受傷黑頸鶴等野生動物。此外,林周縣還增強對黑頸鶴有關知識的宣講力度提高廣大農牧民對于黑頸鶴的保護意識。林周縣根據黑頸鶴種群數量及棲息分布等特點,保護區范圍內涉及的各鄉(鎮)、村,分別制定了鄉規民約、村規民約。
按照規定,鄉民村民不能在保護區內隨便丟棄有污染的物品,播種季節禁止農藥暴露在地表。黑頸鶴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屬高原特有鶴類、世界瀕危物種,體長可達130厘米,因頭頂裸露處呈暗紅色,前頸和上頸腹面披以黑色羽毛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中國、印度、不丹和尼泊爾等國境內。
2003年,國際上把黑頸鶴列為急需挽救的瀕危物種。黑頸鶴作為高原生態變化指示性物種,主要棲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澤及蘆葦沼澤間,1989年中國將其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并于1997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記者單芳)。
本文來源:威利斯人娛樂app下載-www.783-0.com
我要加盟(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
已有 1826 企業通過我們找到了合作項目